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从制定和执行八项规定破题,严字当头、刀刃向内,雷厉风行抓作风,锲而不舍纠“四风”,党内正气上升,社会风气上扬,赢得人民群众交口称赞,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作风建设试出人心向背。然而也有少数人对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意志决心认识不清,未能彻底摒弃陈规陋习,重弹反“四风”影响经济发展的老调。这是极其错误和有害的,必须予以坚决反对和驳斥。
改革开放初期,就有人鼓吹“经济要发展,纪律要松绑”。对此,邓小平同志告诫全党,“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中,那些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几乎都有严重的腐败问题。一个地方正气不彰、歪风滋长,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就会受到破坏,市场主体的权益不能保障、发展预期不明、投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经济发展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反“四风”不仅不是经济发展的对立面,还是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斗争有利于净化政治生态,也有利于净化经济生态,有利于理顺市场秩序、还市场以本来的面目,把被扭曲了的东西扭回来。”
反“四风”优化了发展环境。经济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从近年来查办的案件看,不正之风是导致营商环境不优的关键症结。吃吃喝喝、请客送礼,模糊的是亲清政商关系界限,搭建的是潜在利益输送链条,破坏公平正义,影响市场效率,损害发展环境。纠治“四风”就是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温床、堵住“暗箱操作”的洞口、斩断权力干预市场的源头,使各类市场主体公平获取发展资源和机会,充分有序进行市场竞争,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排名逐年攀升,2020年比2013年累计上升了71位,这很大程度得益于党的十八以来强有力的正风反腐。
反“四风”释放了真正内需。有人认为,反“四风”导致消费萎缩,造成内需不足。这种认识经不起推敲。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八年多来,公款消费被逐步遏制,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转变为靠居民消费支撑,经济发展更加良性健康可持续。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20.7万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39.2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4.3%,消费连续7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第一引擎。三公经费“做减法”的同时,民生保障在“做加法”,财政投入更多向民生领域倾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反“四风”凝聚了强大力量。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人之要者,在于作风。与发达地区相比,湖北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并不差,最大的差距在发展,根子在干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近年来,省委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带领各级党组织讲政治、改作风、严纪律,催发出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斗争精神。去年面对战疫、战洪、战贫三场硬仗,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住了党性考验和作风锤炼,把顽强不屈、百折不挠、敢于斗争的意志品质写进了英雄答卷,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双胜利”提供了坚强保证。
回顾建党百年历程,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制胜密码。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作风建设也要再深化。当前,面上“四风”问题总体得到遏制,但享乐奢靡根子犹在,高压之下还出现了改头换面、花样翻新等隐形变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习甚深,还在潜滋暗长,防“反弹”回潮、防疲劳厌战的任务依然繁重。扫除作风之弊,根治“四风”顽疾,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唯有一严到底、久久为功。
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政治上认识和把握作风建设问题。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对享乐奢靡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毫不妥协、靶向纠治,加大通报曝光力度,持续强化震慑,让违规者无处藏身,让旁观者知止知耻。坚持“三不”一体推进,把查办“四风”案件与加强警示教育、堵塞制度漏洞、完善长效机制融合贯通,不断提高综合治理效能。坚持扶正祛邪,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纠“四风”与树新风并举,引导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把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