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be体育欢迎您

【水与中国】应对水安全 社会科学切不可缺位------访法国水科学院院士、365be体育官网教授郑晓云

来源:水与中国 作者:任维东 编辑:赵傲雨 时间:2019-04-02 字号: 【大】 【中】 【小】

在世界水日到来前夕,记者就当前我国水安全问题及学界研究现状,利用前任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现任法国水科学院院士、全国“四个一批”理论专家、365be体育官网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郑晓云先生(原任云南省社科院民族学所所长、研究员)回昆明交接工作、探亲的机会做了专访。

从小在昆明长大、亲眼目睹了高原明珠------滇池遭受严重污染,又就水问题研究而造访了意大利、西班牙、希腊、日本、美国、伊朗、土耳其、摩洛哥、越南、埃及等30多个国家的郑晓云先生,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水安全有着十分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记者:当前世界和中国面临的水危机,情形究竟有多严重?

郑晓云:在当代,人类面临严峻的水危机。根据联合国《2018年世界水发展报告》,目前世界有19亿人口生活在水安全无保障地区,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提高到30亿。在水质量方面,全球有18亿人口使用没有任何处理的饮用水,对于水相关疾病没有任何防范。全球所产生的污水有80%都没有进行任何处理和再利用而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在水灾害风险方面,受到洪水威胁的人口将在2050年从目前的12亿增加到16亿人,接近世界人口的20%。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人类到2030年将面临40%的全球水资源赤字。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地表水和沿海地区水富营养化将遍及全球。这一切将会对全球社会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也将导致贫困、社会不公平程度的加深以及水资源冲突等矛盾的加剧。

反观中国的水安全,形势也很不乐观。我国存在着水资源地域的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并存、城乡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中国的一些省市普遍存在缺水问题,同时存在着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中国正在打一场消除农村贫困的攻坚战,水问题同样是中国消除贫困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

记者:为什么说,水问题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郑晓云:总体上看,人类生存的水环境处于一种恶化的趋势,而人类面临着的严峻水挑战的产生往往与人类社会直接相关,不完全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比如对水资源的无序利用、对水环境的改变、对水的不友好行为、制度的缺失、人口增长、城市化、生活方式的变化等都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因素。而严重的水污染既和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有关,同时与制度、伦理、相关的社会文化和正确的发展观缺失也有直接关系。

有这样一种奇特而令人困惑的现象:一方面,人类控制水资源、利用水资源的技术手段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阶段,从美国的胡佛大坝、中部亚利桑那引水渠工程到中国的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等,近百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治水奇迹,另一方面,人类却一直未能化解水危机。这说明工程技术手段不能完全解决人类面临的水问题。

水,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属性,这一点已经是一种共识。水在人类社会中的属性,引出了水的社会和文化命题,这些命题就是社会科学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如今,人类社会的水危机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社会问题,因此通过社会科学研究去认识水危机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人类社会中寻求解决之道、制订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战略、实现水危机的综合治理等,已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社会科学在化解当代水危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危机的特征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社会属性,大量水问题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直接相关,技术手段已经不能够从根本上化解这种危机,亟待社会科学的参与去维持人类对水的记忆、总结历史经验、探索问题的根源、提出化解矛盾的对策、指出水可持续利用的路径。

因此,社会科学对水问题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国际上已经形成了很多关于社会科学对水研究的成熟领域,这在国际上也逐渐成为共识。

记者:水问题如此严峻,那么,目前我国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应对上还存在怎样的问题和差距?

郑晓云:与国际学术界相比,中国社会科学对于水的研究不仅起步晚而且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社会科学对水的研究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科学在化解当代水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没达成共识。因此,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对水问题研究的学术关注、研究主题切入、研究成果产生和应用等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有限的。

二是还没有围绕水问题的研究探索形成社会科学不同学科相关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形成不同学科之上的对水研究的亚学科或者新的学科分野,诸如水经济学、水法学、水社会学、水历史学、水人类学、水伦理学等亚学科,更好地服务于水问题的研究。而在国际层面上,很多社会科学领域的亚学科已经形成。

三是没有形成一支社会科学不同领域里长期关注水问题研究的专业研究队伍。虽然当前在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涉及水问题研究,相关的课题也在逐渐增多,但客观而言中国绝大多数的社会科学专家并不是长期在水相关研究领域内致力的专家,长期甚至终身致力于水研究的社会科学专家较少。一些专家对水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往往都不是长期稳定的研究行为,还属于“客串”性质,因此也就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方法。而在欧美国家综合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长期关注一些问题研究的专家都很多。成为一个专家需要有长期的实践,例如国际水历史学会对于其设立的“水历史贡献奖”的申报人资格之一,就是要有30年持续不断在这个领域的研究经历。人才队伍现状使得推动社会科学对水的研究受到较大局限。

四是缺乏相应的支撑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人们认识水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关系、认识水资源现状、进行水情教育、提供决策参考、化解当代的水问题等的贡献是有限的,相关的学术著作数量不多,在某些领域内屈指可数,没有形成认识中外水文明历史、化解当代水危机的支撑性成果体系。例如中国作为一个治水大国,对于中国久远博大的治水历史、经验教训总结等等的系统厚重的研究成果很少,甚至没有一部全面厚重的《中国水利史》,或者阐述水与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水与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关系、水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分量的著作,这与中国丰厚的资源和迫切的现实需求是不匹配的。因此,要构建社会科学对于水问题的研究体系、显示社会科学的贡献力,就必须要有一大批高质量的成果产生。

 记者:面对当代严峻的水危机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可持续生存的现实需要,应当如何加强社会科学对水问题的研究?

郑晓云:社会科学对水问题的研究不能再缺位!社会科学对水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认识,相关研究必须加强。通过社会科学的研究来化解带来的水危机,实现人类的可持续生存,这是社会科学研究水问题的现实应用价值。事实上,加强社会科学对水的研究也是社会科学创新的重大机遇,拥有广阔的学术创新发展空间。

当前,主要应在以下四方面狠下工夫。

首先要构筑社会科学对水的研究体系,来满足现实和学术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这种目标包括:1.要形成中国社会科学对水研究的阵容,也就是要鼓励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全面加强对水问题的研究,包括从历史学、哲学、伦理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基础学科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国际问题等应用性学科的研究。2.要形成强大的人才队伍。应当鼓励目前不同研究领域对于水问题已经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坚持长期的研究,要鼓励年轻学者选择水问题作为长期研究的主攻方向,甚至终身致力于水问题的研究,成为水问题研究的专家。为了实现这一的目标,除了中国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自身的努力之外,还应该有国家层面统一的规划和专项支持,鼓励学者长期从事水问题的相关研究。3.要形成支撑性的成果产出机制和成果。一方面有鼓励专家学者针对问题研究,并且将研究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研究的成果能够直接进入应用。让更多的专家直接参与到目前化解水危机、构建人水和谐社会过程中来,建设起成果转换的机制。同时也要促使各个学科产生一批相关的高水平研究成果,用成果来显示不同学科的在这个领域的成熟度、贡献力和价值。

其次,由于水是一种特殊的研究对象,因此对水问题的研究必须专门化。对水问题的研究并不是信手可及,而是需要进行专门的学科建设。对于一个专家来说,不仅需要具有社会科学某一个领域的技能,同时还必须要有水文科学的基础知识,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来把握水的实质。因此,就要求对水的研究必须从一个学科的领域出发去构建相关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吸收不同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最终形成关于水问题研究的学科分野,使水问题研究专门化、科学化。总之要鼓励不同学科形成对水研究的专门化分野,最终形成一个社会科学研究水问题的学科体系。

第三,要给予重点规划和支持。面对着日益严峻的水危机,中国的社会科学对水的研究不仅不能缺位,还必须较快发展起来。因此应该发挥中国社会科学的组织优势,重视培育推动社会科学对于水问题的研究,把这个领域的研究作为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的重点领域。从国家的层面应该进行全面的规划和项目扶持,积极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作用,争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对这个领域的发展给予倾斜和支持,对涉及相关国计民生的水问题进行重大项目立项研究,同时立项一批不同侧面的基础和应用性的水问题研究项目。在大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中设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对项目立项、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进行规划和支持。只有有计划地进行不同层面的规划、投入和政策支持,才能尽快地促进中国社会科学对水问题研究的创新发展,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力地服务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要积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水是一种自然循环的物质,因此水问题往往也具有国际性,无论从研究的知识、技能、实践还是成果的产生应用,在人类社会中都有共同性,加强社会科学的国际交流是提升研究水平、达成共识的重要途径。我们一方面社会科学对水的研究不足,另一方面和国际上的学术交流也很少,缺乏相互之间的借鉴。因此应该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一方面对外介绍中国博大精深的治水历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这将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科学与水相关的学科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应当鼓励学者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科研合作,积极学习国际上好的科学研究经验,开展国际比较研究。


联系我们

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365be体育官网 2016 365be体育官网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