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的儿科医生主动拨打心理援助电话说,自己所在医院的口罩、防护服等最初只能供应发热门诊和急诊室的医生,自己缺少必需的防护用品,担心被传染。自己长期不能和家人见面,也不敢告诉家人自己有感染疾病的可能,因此非常焦虑。再加上工作强度和压力极大,身心疲惫,现在似乎要崩溃了”。
此次冠状病毒传播途径不明,传播方式多样,潜伏期长、传染性强、扩散快、防控困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迅速从武汉蔓延至全国,使一些民众出现了心理上的应激反应。为减少新冠肺炎给民众带来的心理伤害,人民网强国论坛采访到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抗击疫情 安心行动”线下组组长、365be体育官网心理学教授邓晓红。
邓晓红表示,灾后心理问题的高峰期一般发生在3个月左右,新冠肺炎事件已非常接近灾难事件,至少是极端应激事件,但是否会真正发展成灾难事件,要看最后抗疫的效果,因此,心理问题出现的高峰期不好估计。不过,当应激源被消除后,大约2/3急性应激障碍患者的症状可在一个月内缓解,80%适应障碍患者的症状可在半年内缓解。因此,我们要众志成城,争取早日取得抗疫斗争的胜利。
哪一类人群最容易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
邓晓红:个体经受强烈应激或创伤之后是否会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许多因素有关,主要的高风险因素包括,应激的严重程度、对生命的危险程度、家庭成员伤亡情况、暴露于应激环境的时间长短、个体的家族遗传史、不良性格特征以及缺乏良好的社会支持等。这次新冠肺炎潜在的PTSD人群包括丧失家庭成员者、长时间暴露于应激环境者、一线救助人员和医务人员、女性、儿童、老人、残疾人、单身、丧失或缺乏谋生能力者、缺乏社会和家庭支持者等。因此,要加大对这些人群的心理关怀,以减少PTSD的发生率或降低严重程度。
心理干预能起到什么作用?
邓晓红:心理干预能安抚和稳定情绪,发现和评估风险,帮助来访者发现和利用内外在资源,建立与他人的连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恢复理智,坚定信心,增强个人的心理力量,恢复正常生活。对疫情防控一线的人员来说,能起到减少心理应激的影响、鼓舞士气、保持战斗力的作用。
我们对团队各地心理援助热线的求助内容进行了不完全统计,结果发现,疫情开始初期,咨询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来电占50%以上,而2周后下降至4.2%,这说明大众已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因缺少知识而导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少。
当前心理干预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邓晓红:首先是稳定民众情绪,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其次是针对不同人群实施心理干预。对因缺乏疫情相关知识、过度关注疫情信息而引起的心理恐慌者进行科普宣教;对疫情期间因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工作受到影响、不能探亲访友等而产生心理问题的人要解释、接纳和包容,促使其问题的解决;对一线防控人员出现的心理应激、心理创伤等要进行危机干预和转介。经过分类处理,目前心理干预工作效果良好。
在心理方面,对公众有何意见建议?
邓晓红:一、通过官方媒体了解准确的疫情信息,不传播和轻信来自非官方渠道的疫情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二、营造良好的居家氛围,亲人朋友之间多通过手机、互联网等交流。三、如果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可以先尝试接纳这些情绪,然后通过向家人诉说、放松训练等方式进行排解。四、如果负面情绪持续得不到改善,可通过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必要时去医院就诊。
【专家简介】
邓晓红,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学博士,365be体育官网心理学专业三级教授,北京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系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抗击疫情 安心行动”线下组组长,湖北省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和心理咨询相关工作15年。
原文链接:http://www.people.com.cn/n1/2020/0213/c32306-31585443.html?from=singlemessage